在马来西亚东海岸,每逢年尾雨季,洪水肆虐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天灾。然而,在登嘉楼甘榜特拔,67岁的峇卡仄阿末却用他独特的创意,与水灾展开了一场智慧与毅力的抗争。他用69个塑料桶建造的“浮筏屋”,在过去两年间成功避过三次大水灾,成为当地居民心目中的“求生英雄”。
2022年2月,峇卡仄阿末开始动手打造这座“浮筏屋”。这座9×12平方米的房子,底部装有69个塑料桶,並被牢牢地固定在两根6公尺高的柱子之间,以增强稳定性。这一设计不仅保证了房子在洪水来临时可以浮起来,也有效防止了洪水将房子冲走。
这座浮筏屋的建造耗资4万7000马币,资金来自峇卡的7个孩子。虽然建造成本不低,但与其年年因水灾被迫搬迁到临时疏散中心相比,这笔投资显得格外值得。
建成後,峇卡的浮筏屋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关注。一段展示其功能的影片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广泛分享,许多网民讚扬这一创举的实用性。不过,也有部分网民质疑其能否真正抵禦季风带来的洪水破坏。
从2022年9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峇卡的浮筏屋已成功承受三次洪水侵袭。每次大水灾来临时,当地许多居民的房屋都被洪水摧毁或淹没,而峇卡的浮筏屋却稳稳地漂浮在水面上,丝毫未受损坏。这一现实有效地回击了最初质疑的声音,也让更多人对峇卡的智慧与毅力深感敬佩。
今年,当甘马挽地区再度遭遇洪水侵袭时,阿逸布爹州立法委员会莫哈默哈菲兹亚当前往灾区探访。他在其脸书上发帖,对峇卡的“浮筏屋”成功避过水灾表示惊叹,並称这是一项“与众不同的生存策略”。
然而,哈菲兹也建议峇卡考虑搬到更安全的地区,这样救援人员可以更方便地提供援助。儘管如此,峇卡坚守家园的决心似乎並未动摇。
这座浮筏屋共有五间卧房,峇卡与妻子及两名孩子居住其中。虽然他们在洪水中不必像其他居民一样艰难撤离,但浮筏屋的生活也並非完全没有挑战。
首先,这座房子虽然可以浮起,但一旦水位过高或洪水来得过於猛烈,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次,维护浮筏屋需要定期检查塑料桶的状态,以防止桶体老化或损坏。此外,洪水期间,食品和日常生活物资的供应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峇卡的浮筏屋不仅是他个人对抗水灾的工具,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路。在气候变化带来越来越多极端天气的今天,这种结合传统智慧与现代材料的生存策略,或许能为其他受洪水困扰的地区提供借鉴。
然而,专家也提醒,虽然浮筏屋能有效应对洪水,但长期以来並非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政府需要进一步规划和改善基础设施,帮助居民从根本上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
峇卡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智慧与坚韧,也让人深思应对气候变化的多种可能性。当洪水再一次来临时,他的浮筏屋或许仍将成为大水中的一道亮眼风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