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30多岁的女性化妆品商人购车的经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她以7万令吉(约新台币5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梦寐以求的二手BMW 530e豪华轿车,却在短短一周内遭遇引擎频频出问题的困境。更令人震惊的是,这辆车竟是一辆经过水灾浸泡的“泡水车”。
据《大都会日报》报导,这名女商人长期从事化妆品生意,希望购入一辆豪华轿车提升事业形象。在经过一番考量后,她选择了一家声称信誉良好的二手车公司,并购买了一辆价格相对合理、外观近乎崭新的BMW 530e。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周时间,她就发现引擎在启动时出现异常噪音,且行驶过程中多次熄火,令她大感不安。
面对车况问题,她第一时间联系了销售员要求解决,但对方却态度冷漠,不仅推卸责任,还表示车辆售出后的一切问题与公司无关。更甚者,对方还要求她支付额外的2万3000令吉(约新台币16万元)来维修引擎。这种“买车还要额外掏钱”的情况,让女商人气愤不已。
尽管勉强支付了维修费用,这辆车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几个月后,女商人驾车在高速公路上时,车辆突然失去动力,导致她不得不紧急靠边停车。由于高速行驶中的突发抛锚,她差点酿成交通事故,所幸最终安全脱困。
在拖车公司的协助下,她再次送修。然而,车行对此依旧敷衍了事,甚至暗示她“驾驶习惯可能不当”。频繁的故障和巨额的维修费用,让她对这辆车的品质彻底失去信心。
在朋友的建议下,这名女商人决定自行调查车辆的背景。在联系专业检测机构后,她得知了一项惊人的事实:这辆BMW曾在几年前柔佛哥打丁宜的一场严重水灾中被水淹,属于标准的“泡水车”。由于长期浸泡在积水中,车辆的电路系统、引擎和底盘均受到了不可逆的损坏。
更令人愤怒的是,这家二手车公司并未如实告知车辆历史,甚至通过修复外观和清理内饰,将车辆伪装成“品相完好”的状态出售。
内行人指出,泡水车由于进水腐蚀电路,极易引发引擎故障、电子系统失灵等问题,尤其在高端车中,这种问题的维修成本极为高昂。
发现真相后,这名女商人立刻向相关部门投诉,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讨回公道。
然而,在当地现行法规下,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取证和维权难度极高。
汽车维权专家指出,类似的购车纠纷并非个案。部分不良车商在面对消费者质疑时常以合同条款为借口规避责任,而消费者在购车时对车辆历史缺乏了解,很容易被蒙骗。
针对类似事件,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查阅车辆历史记录:通过专业机构查询车辆的维修和事故记录,尤其是重大水灾区域的车辆。验车环节不可省略:购买二手车时,务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引擎、电路系统和底盘。选择信誉良好的车行:尽量选择口碑较好的车商,并保留购车合同、维修记录等文件以备维权。
这起“泡水车”事件不仅揭示了二手车交易市场中的乱象,也引发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讨论。
对于这名女商人而言,她的豪车梦最终变成了一场持续不断的噩梦。然而,她的遭遇也为其他消费者敲响了警钟——购车需谨慎,切莫贪图一时便宜而忽视了对车况的详细了解。
通过加强监管和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或许才能避免更多类似事件的发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