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前校长涉嫌挪用逾1万6000令吉的MyKasih基金,被控2项刑事失信罪。
54岁的诺艾达峇峇今日在莎阿南地庭面控时,在法官纳西尔诺丁面前聆听2项控状后,选择不认罪。
根据控状,她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担任瓜拉冷岳拉凯莉岛一所小学的校长时,涉嫌将属于MyKasih基金的1万6525令吉45仙挪为己用。
她被控分别于2020年12月3日在学校,以及2021年1月11日于直落邦里玛嘉朗的一间银行犯下上述罪行。
根据《刑事法典》第409条文,若罪成,她将面对最高20年监禁、鞭笞及罚款。
法庭允许以5000令吉及一名担保人保外候审,并下令她每月须向雪州反贪污委员会报到及交出护照,该案择期于10月14日过堂。
控方由反贪会副检察司阿斯玛代表,被告则由律师努法迪拉辩护。
MyKasih基金成立于2009年,是一个通过无现金分配系统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援助的非政府组织,该基金推行的计划包括食物援助、学校膳食、奖助学金及社区发展项目,旨在减贫与支持教育。
这起案件的曝光,也让公众开始反思公益基金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尽管 MyKasih 基金有着明确的援助目标和分配机制,但在基层执行环节,仍出现了 “监守自盗” 的情况。作为学校校长,诺艾达峇峇能够接触到基金的管理与分配流程,若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定期的资金核查制度,以及严格的责任追溯体系,就可能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此次事件为所有公益组织敲响了警钟:在扩大援助范围、提升援助效率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管,比如建立多环节审核机制、定期公开资金流向、引入第三方审计等,从制度层面杜绝资金被挪用、侵占的风险。
同时,案件也对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提出了更高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更肩负着管理学校公共资源、维护教育公平的使命。MyKasih 基金在学校的落地,本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改善学习与生活条件,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而诺艾达峇峇的涉嫌违法行为,不仅让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蒙尘,更可能让贫困学生对社会援助失去信任。因此,教育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培训与法治教育,明确公共资源管理的红线与底线,同时建立更严格的问责机制,一旦出现侵占、挪用公共资金的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以维护教育行业的公信力。
目前,案件虽尚未尘埃落定,但已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不少民众表示,希望司法机关能够彻查此案,还原事实真相,若涉事者罪名成立,务必依法严惩,以儆效尤;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公益基金的监管,确保每一笔善款都能真正用在刀刃上,切实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这起案件不仅是一起单纯的刑事纠纷,更是对社会公益体系、教育行业操守的一次考验。唯有通过严格的法律惩戒、完善的制度建设与持续的道德教育,才能守护好公益事业的初心,维护好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