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午后连下数小时豪雨,导致新山中央医院(HSA)部分建筑因地势低洼及排水设施不足,发生闪电水灾,积水如小瀑布般倾泻。
根据新山县水利灌溉局(JPS)数据,下午2时至傍晚6时30分的降雨量超过70毫米,造成新山中央医院“百合楼”(Bangunan Lili)一度发生闪电水灾,不过水位在傍晚6时30分过后逐渐退去。
柔佛州卫生与环境行政议员林添顺于傍晚7时20分抵达现场巡视,并在面子书发文汇报。陪同者包括柔州水利灌溉局局长阿兹伦凯立及新山县工程师。
由于地势低洼加上排水设施不足,造成新山中央医院百合楼出现如小瀑布倾泻的闪电水灾。(图:林添顺面子书)
林添顺透露,初步调查显示,该楼因地势低于周边道路,加上处于斜坡地带,雨水因此急速倾泻,形成“迷你瀑布”般现象。主要肇因在于排水沟不足。
他说,水利灌溉局将建议在道路旁新建小型排水沟,把雨水直接引入排水系统,以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相关建议将于明日与院方讨论,以尽快展开行动。”
林添顺(前排左3)与水利灌溉局官员了解新山中央医院闪电水灾成因。(图:林添顺面子书)
社交媒体今午广传新山中央医院水灾的相关视频,画面可见积水一度达到小腿高度,医护人员忙于搬移物品至高处。
据悉,闪电水灾约在傍晚5时50分发生,位于新山中央医院D座旁的单位被淹,椅子和物品泡在水中,工作人员协助清理积水与搬移摩哆。
此次新山中央医院百合楼水灾,看似是一场由极端天气引发的偶然事件,实则折射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 “重使用、轻防护” 的共性问题。作为承担区域医疗救治核心功能的机构,医院的建筑设计与设施配置本应具备更高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排水、防洪、应急供电等基础设施,需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与极端天气频发趋势。
然而从此次事件来看,百合楼的排水系统显然未能满足短时强降雨的应对需求,地势低洼区域也未设置额外的挡水、排水设施,暴露出前期规划与后期维护中的疏漏。
事实上,马来西亚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短时强降雨、雷暴等极端天气频发,多地曾出现类似 “闪电水灾”,公共设施受损、交通受阻等情况时有发生。此次新山中央医院的事件,也为其他公共机构敲响警钟: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需重新评估现有基础设施的抗风险能力,结合气象数据与灾害历史,完善排水系统、增设应急设备、制定详细的灾害应急预案;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建立 “极端天气 - 设施风险” 联动排查机制,定期对公共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并整改隐患,避免 “小问题” 演变成 “大事故”。
目前,新山中央医院已完成积水清理与设施检修,水利灌溉局与院方的整改讨论也即将启动。人们期待这场水灾能成为 “改进契机”—— 不仅要通过新建排水沟解决百合楼的排水问题,更要以此为起点,推动公共医疗场所乃至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升级。毕竟,面对不可预测的极端天气,只有提前做好 “防” 的准备,才能最大限度减少 “灾” 的影响,守护好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公共服务的稳定运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