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许多人都认为,靠着每月微薄的薪水根本不可能在退休时变成“富翁”。然而,一个普通工薪族只要利用好复利效应,在工作30年后,竟然可以拥有超过百万的存款。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正发生在那些长期坚持不动用雇员公积金(EPF)存款的人身上。
Melissa,一个普通的白领,月薪只有RM3000,年薪调整幅度微小,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她和许多人一样,以为辛苦工作一辈子,到了退休,手里可能还剩不下多少积蓄。但她没有想到,30年后的退休时,她会成为一名百万富翁!Melissa的故事告诉我们,复利的力量远远超乎想象。
一切看似平凡,Melissa的生活和大多数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同。25岁时,她进入职场,每月固定将11%的薪资存入EPF,而雇主也会按比例缴纳。初入职场的她并没有奢望自己未来能够攒下多少钱,只是遵照惯例,没有挪用过这笔存款。对于年轻时的她而言,这笔钱就像存在银行里的“小积蓄”,当时还不够支付一辆车的首付,更别说想到将来靠这笔钱生活。
然而,时间是最有力的武器。年复一年,Melissa开始留意到EPF账户里的数字在不断增长,尤其是每年EPF派息之后,存款的数字跳跃得更加明显。当她打开手机应用,看到她的存款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已经远远超过了她当时的预期,她才开始意识到,这是一笔不容忽视的财富。
Melissa的故事引人深思:她月入仅RM3000,每年大约获得3%的加薪幅度,外加一个月的花红。如果她保持稳定的缴纳比例,坚持不动用这笔钱,到了她55岁退休时,她将会拥有超过RM1,211,538的存款!这个数字足以让人惊叹。而这一切,主要归功于EPF的复利效应。
复利是什么?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利滚利”,每年的利息不仅是基于你的本金计算,还会将上一年的利息加入本金,形成新的利息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利的威力开始展现。即使一开始的金额微小,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复利效果会不断放大。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EPF账户存入RM1,000,年利率为5%,那么第一年利息就是RM50,总额变成了RM1,050。到了第二年,利息将是RM1,050 x 5% = RM52.50,总额就变成了RM1,102.50。利息每年都会基于新的本金计算,随着时间推移,金额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快。
在复利效应下,本金越多,最终的回报也就越大。反之,如果在存款累积的过程中提取了这笔资金,复利效应也会因此大打折扣。21岁的阿里夫,每月收入RM1,500,如果他每年从EPF中提取RM432令吉,那么在35年后,其复利损失将高达RM61,000!
因此,理财专家们纷纷提醒:除非是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轻易动用EPF存款。虽然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效果,但当你坚持了几十年之后,你会发现,这笔钱会成为你退休时最大的保障。
对于那些月薪较低的人来说,复利效应更是尤为重要。你不必每个月存入大量资金,只要每个月持续不断地存入EPF,并利用好复利的力量,哪怕月入RM3000,也可能在未来成为百万富翁。30年的时间里,保持耐心与坚持,将让你的退休生活变得更加安稳和充实。
所以,当你下次查看EPF账户时,记得保持这个长期积累的心态,因为每一笔存款的增值背后,都是复利效应在为你默默地工作。或许,今天的你还在为每月微薄的收入发愁,但30年后的你,将会感谢当下坚持不动用EPF存款的自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