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近日在接受旅居马来西亚的中国网红Lydia访问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自身华人身份的骄傲,并坦言如果有机会选择来世身份,他依然愿意成为马来西亚的华人。这番话在马中两地引发热烈讨论,不仅道出了身为大马华人的自豪,更凸显了中马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魏家祥在采访中表示,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尽管大马华人祖先的根在中国,但大马华人一直以马来西亚为家。他自豪地提到:“如果有得选的话,下一次投胎,我还是愿意继续成为华人。”他进一步解释,这种骄傲源自于对中华文化的深深认同以及对五千年中化文化的敬仰。他还感叹,马来西亚华人身处多元文化环境,不仅保留了纯正的中华文化,还能从中创新,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当被问及为何马来西亚华人能在占人口比例较少的情况下保留如此完整的中华文化时,魏家祥表示,这要归功于大马华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我们的祖先在15世纪开始移居马来西亚,第二波移民大多是百多年前南下的华人。尽管许多祖先不识字,但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一砖一瓦地建起学校,让下一代通过教育获得更好的生活。”
他举例说道,早在英殖民地时期,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就保持得十分完整。如今,大马华人家庭依然将孩子送入华文小学接受熏陶。这样的教育背景让马来西亚华人保留了纯正的中华文化传承,与中国本地人并无太大差异。
此外,魏家祥特别提到,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华传统节庆的热情超过了许多中国地区。例如,每年的二十四节气在大马不仅是节庆,更是生活的一部分。由大马华人创新发明的“二十四节令鼓”更是一个文化亮点,成为马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魏家祥谈到,马来西亚华人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语言天才”。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多种方言如福建话、广东话、客家话等,此外还能流利使用马来语、英语以及普通话,与全球超过70%的人口无障碍沟通。
在多元文化的滋养下,大马华人不仅能适应本地社会,还在文化创新上展现出非凡的能力。他举例说,马来西亚华人不仅能熟悉东盟文化,还在音乐、饮食、节庆等方面融合了多民族的特色,展现了亚洲文化的多样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