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上7时左右,榜鹅通道的一座咖啡店外,周女士和前夫与两个儿子一起用晚餐。
他们选择了一个摊位,品尝了一道看似平凡的海鲜白米粉。
然而,一场意外改变了一家人的晚餐体验。
“5岁小儿子吃第一碗的时候並无异样,但吃第二碗时却说‘裡面痛’。”
周女士告诉记者,她们发现孩子口中有异物后,慌乱中用手指抠喉成功将钢丝吐出。
事件发生后,周女士的前夫当场找到了摊贩,希望对方能够意识到严重性并作出回应。
然而,对方的态度令他们感到不满:“你跟我讲了,你要我怎样?”这句话让原本慌乱的情绪更为紧张。
隔日,记者拜访了涉事的熟食摊“陈记”。
摊主许爱珠解释称,事件发生时是用餐高峰期,可能因忙碌而态度显得冷淡。
她承认了犯错,并表示愿意退款给事主,同时承诺会加强厨房的安全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周女士对此表示理解,但她更关心的是摊贩在待客过程中的态度和责任感:“金钱可以退还,但安全和对待客户的态度更重要。”
这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和服务态度的广泛讨论。
网友们也纷纷发表了看法,有人支持周女士的态度强硬,认为商家应该更加重视顾客的健康和安全,也对商家的态度不满;也有人理解商家的忙碌,但认为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应该更加敏感和周到。
家长们纷纷表达了对类似情况的担忧和期望,希望商家能够在服务中更加细致入微,尤其是在涉及到儿童食品安全的情况下。
这一事件让人反思,如何在繁忙的生意中保证安全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不仅是商家的责任,也是对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尊重和保障。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