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8日讯)再一宗猝死案!槟岛连续3天发生第4宗独居者猝死在家中的案件。
消拯局今午3时接获警方求助投报,要求撬开尾大华高原Block 5组屋7某单位的大门。
消拯员使用特制工具撬门后,发现一名华裔妇女倒在浴室里不省人事。经在场医护人员的检查,该妇女已没有生命迹象,警方已跟进调查这起案件。死者是61岁谭邝虹(译音),她是自本月16日以来,3天内第4名猝死在家中的居者。本月16日发生2宗猝死案,首宗是在白云山丰盛发生,死者是79裔男子猝死;
第二宗在打埔组屋,死者是年龄不详的巫裔男子:本月17日在双溪榔的Flat 100组屋18楼某单位,死者是72岁的华裔男子。
尽管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子女难免分身乏术,但 “常回家看看” 不应只是一句口号。电话问候、视频聊天、定期回家,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能及时发现老人的健康隐患。在这四起案件中,若子女能多一份关注,或许就能避免 “死后才被发现” 的遗憾。当然,这并非苛责子女,而是提醒整个社会:在老龄化加速的今天,家庭、社区、政府必须形成合力,为独居者编织一张坚实的保护网。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 “预防为先、多方联动” 的关怀体系。政府可牵头建立独居老人数据库,对高龄、体弱、孤寡等重点群体进行标记,联合医疗机构提供定期体检和上门问诊;社区可组织 “邻里互助小组”,由志愿者或邻居定期探访,帮忙采购物资、检查家居安全;科技手段也应发挥作用,推广智能手环、紧急呼叫器等设备,让老人在突发状况时能第一时间获得救助。
槟岛的这四起猝死案,是敲响的警钟,更是改变的契机。每一个独居者的背后,都曾是鲜活的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当社会能主动伸出援手,当社区能及时传递温暖,当家庭能常伴左右,或许未来的清晨,独居老人的家中会响起问候的敲门声,浴室里不再有冰冷的遗憾,空荡的屋子也能被关怀填满。毕竟,让每个生命都能有尊严地活着、有温度地离去,是文明社会应有的底色。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