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口新村一名80岁的独居长者在家去世大约3天才被发现,遗体已发黑和散发恶臭味。
这位长者谢文尉的一位亲人昨天下午拿汤给他时,惊见他躺在沙发上,已毙命多天。
谢文尉育有5名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他平时一人居住,住在附近的亲人偶而会上门探访和打包食物给他。
他的小儿子谢明华今日在住家受访时难过的说,他在吉隆坡工作,只要有假期必定会回乡陪伴父亲。
“我父亲患有三高,身体比较虚弱,没想到他突然间就离了我们。
在旁的一名女亲人表示,她在本星期二打包麵给谢文尉,当时他的精神状况不错,还在住家前清理野草。
她说,最近这雨天,附近的邻居有闻到一股恶臭味,但是大家都没有想到是臭屍味。直到昨天下午,另一位亲人拿汤上门,才揭发谢文尉卧在沙发,估计他去世大约有3天,让人不胜唏嘘。
家属安排谢文尉的遗灵在文冬积善堂停柩,並择定於22日举殡。
举殡的日子正在临近,谢文尉的故事将随着送葬队伍的消失逐渐被淡忘。但玻璃口新村的这场雨,还在冲刷着更多相似的屋檐。当城市化的列车呼啸向前,无数 "谢文尉" 正在后视镜里慢慢缩小。或许真正的唏嘘不在于死亡本身,而在于我们构建了一个让亲情不得不向距离妥协的世界。
这种被忽略的细节,藏着无数独居老人的生存真相:他们在电话里说 "一切都好" 时,可能正捂着绞痛的胃;他们拒绝子女请护工的提议,只是怕增加远方的负担。
在积善堂摇曳的烛火中,隐约能看见千万个空巢的轮廓。解决这场现代寓言的困局,或许需要我们重新丈量亲情与距离的刻度 —— 不是看假期回乡的频率,而是能否让老人在需要时,伸手就能触碰到温暖的回应。
毕竟,再远的思念,也抵不过近在咫尺的陪伴。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