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来西亚机场推出全新升级的“舒适座椅”设施,期待为旅客提供更舒适的体验。然而,官方的宣布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好评,反而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片嘲讽声浪。众多大马网友对这些新座椅的“舒适感”提出了质疑,尤其是对于设计和材质上的选择,网友们认为完全无法称之为“舒适”。
根据马来西亚机场在社交平台X(前Twitter)上的帖子,该机场运营商骄傲地介绍了新座椅区域的翻新升级,表示这些座椅将为旅客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舒适的体验,方便他们在等待交通工具时更加放松。机场方面将这些新座椅描述为旅客旅途中的“升级体验”。
不过,座椅一亮相,便遭遇了强烈的质疑和嘲讽。新座椅的设计采用了常见于公共巴士站的金属杆长椅,这类座椅因其冰冷、坚硬且缺乏背部支撑,被认为与“舒适”二字毫无关联。
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意见,对这一所谓的“舒适座椅”提出了尖锐批评。
不少大马网友对新座椅的“舒适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认为机场在舒适度的设计上显然存在欠缺。一位网友在评论中直言:“金属杆长椅会多舒适?冰冷、坚硬、难以保持平衡,连背部支撑都没有!” 另一位网友也质疑道:“这哪能称之为舒适?要是坐上去不到20分钟,我的背部和臀部估计就会酸痛。”
在面对这些嘲讽时,部分网友还拿出了幽默的一面。有网友戏称,这类冰冷的金属长椅之所以在机场被广泛采用,可能是因为如果椅子真的过于舒适,它们很可能会在24小时内被人偷走或被流浪者占据,成为他们的“家”。这样的调侃反映了网友对公共设施设计和安全问题的另一个层面的看法。
此外,一些网友则更加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座椅的功能性与设计感完全脱节,称其为“设计最差的长椅之一”。
网友们指出,在机场这样的场所,旅客常常需要长时间等待,而这种毫无舒适感可言的座椅不仅无法提供舒适的休息体验,甚至可能加剧长时间等待的身体疲劳。
从机场方面的角度来看,金属杆长椅的选择可能更多是出于安全性、耐用性和易于维护的考虑。然而,对于需要长时间等待的旅客而言,舒适的座椅显然是更为重要的需求。在日益强调用户体验的现代化机场设施中,舒适的候机环境已成为旅客选择和评价机场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大马机场兴致勃勃推出的“舒适座椅”,原本是想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但这种好意显然没有被网友接受。相比起机场方宣传的“升级体验”,旅客显然更在意实际的舒适度和使用体验。冰冷、坚硬、缺乏支撑的座椅无疑与他们对舒适的期待相去甚远。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公共设施设计的进一步思考。机场作为一个高流量的公共空间,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旅客的需求,尤其是那些长时间等待、需要休息的乘客。对此,不少网友呼吁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听取公众意见,重新审视座椅的设计和材质,真正为旅客提供符合“舒适”标准的设施。
同时,有不少声音建议,机场可以参考一些国际化大都市的机场,提供更多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椅子,或是增加躺椅等更为舒适的设施。毕竟,旅客的舒适度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候机体验,也直接影响着机场的整体服务质量和口碑。
此次马来西亚机场“舒适座椅”风波,反映出公共设施设计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虽然安全、耐用等因素是公共设施设计中的重要考虑,但旅客的体验同样不容忽视。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提升公共空间的舒适度,改善旅客的整体体验,已经成为机场运营商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对于大马机场而言,或许这次的批评声能够成为改进的契机,让未来的设施更符合大众的需求,真正实现“舒适”的承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