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家农产品公司SunFed Produce爆发的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这起涉及美加地区的小黄瓜召回风波,至今已导致全美19个州的68人感染,消费者恐慌情绪不断升温。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此次爆发的沙门氏菌污染事件,源自SunFed Produce在10月12日至11月26日期间售出的某批次小黄瓜。这些产品广泛分销至美国26州以及加拿大部分地区。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随即展开调查,并敦促消费者立即停止食用这批小黄瓜,同时全面召回相关商品。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通常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或水传播。据CDC披露,此次事件中,灌溉水源可能是污染的主要来源。
此外,在农产品的采摘、包装、运输过程中,工人如果不遵守卫生习惯,例如不洗手或接触污染物品,也可能导致沙门氏菌传播。
感染沙门氏菌后的症状多种多样,轻则腹泻、发烧、胃痉挛,重则可能出现高烧、血尿,甚至导致关节、脊髓液及大脑的感染。在这次污染事件中,多位患者的症状尤为严重。
一位来自纽约州的消费者回忆道:“我吃了一些小黄瓜,开始只是觉得胃有点不舒服,但很快就发展成剧烈腹泻和高烧。我一整晚都没法离开洗手间,最终不得不送医治疗。”这位患者在住院两天后才恢复,但仍对小黄瓜避之不及。
此次事件发生后,FDA和CDC迅速采取行动,不仅对SunFed Produce的生产链进行全面检查,还敦促各零售商将问题产品下架。此外,有关部门呼吁消费者检查冰箱,丢弃任何可能受污染的小黄瓜,并清洁和消毒存放过产品的容器及表面。
加拿大卫生部门也同步展开调查,并提醒民众若在近期购买了相关商品,务必停止食用。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沙门氏菌虽是常见病原体,但其感染后果不可小觑。
CDC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约有120万人感染沙门氏菌,其中26,500人需要住院治疗,450人因此死亡。
沙门氏菌污染可能发生在农产品生产的任何阶段。例如,灌溉用水被动物排泄物污染、农场工人卫生习惯差、生产设备清洁不当等,都会增加感染风险。
专家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经过严格检测的食品,并在食用前彻底清洗农产品。同时,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容易受污染的生鲜蔬菜。
尽管官方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但事件仍在消费者间引发巨大恐慌。一些超市的相关货架变得空空荡荡,部分家庭甚至暂停购买任何品牌的小黄瓜。
一位多伦多的消费者坦言:“我平时很喜欢用小黄瓜做沙拉,但这次事件让我很害怕。虽然政府说已经召回,但我们怎么知道市场上的产品就一定安全呢?”
这次沙门氏菌污染事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体健康,更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环节。无论是生产商、政府监管部门,还是普通消费者,都需要提高食品卫生意识,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对于此次事件,消费者务必保持警惕,若有疑似受污染的小黄瓜,请立刻丢弃并彻底清洁相关接触表面。而在未来,无论购买任何生鲜食品,彻底清洗和正确储存都应成为日常习惯。只有多方协作,我们才能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