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银行的用户们注意咯!大马的银行业者们正悄然推行一项新政策——12小时冷静期(Cooling-off Period),旨在提高网络银行与个人信息的安全性。然而,这一政策却引发了众多用户的热议与不满。
从今年6月尾到7月初,Maybank、CIMB Bank和Public Bank三家银行相继宣布,用户在调高转账限额时,将会触发12小时的冷静期。在这期间,用户无法进行超出原限额的转账操作,必须等待12小时后才能恢复正常。这一措施无疑对用户的日常金融操作带来了显着影响。
以Maybank为例,从7月31日开始,当用户通过Maybank2u网页调高转账限额时,便会自动触发12小时的冷静期。在这12小时内,用户将无法进行第三方转账、跨银行转账以及FPX和DuitNow Online Banking/Wallets支付或充值
等服务。许多用户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表示不解和不满。一位经常需要进行大额跨行转账的商人表示:“这对我们做生意的人来说简直是灾难,12小时的等待时间会让很多交易无法及时完成。”
而CIMB Bank从6月尾开始推行的冷静期政策也引起了广泛讨论。用户在调高任何类型的转账限额时,都会触发12小时的冷静期机制。无论是日常消费还是紧急转账,用户只能在原有的限额内操作,超过限额的部分需要等待12小时。这一政策令不少用户感到困惑和无奈。一名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抱怨道:“有时候紧急需要用钱,却要被这冷静期拖住,实在是让人心急如焚。”
Public Bank则在6月20日起推行冷静期政策。不同于前两家银行,Public Bank根据不同的转账类型设置了不同的冷静期时间。例如,自有账户转账限额调整为1小时冷静期,而第三方转账限额则为12小时冷静期。此外,账单支付和JomPAY限额也都需要12小时冷静期。这一细致的分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的不便,但依然有许多人表示难以适应。
针对这些银行的新政策,用户们普遍反映冷静期的设置在实际使用中增加了诸多不便和麻烦。一些用户认为,这样的措施虽然有助于防范诈骗,但在紧急情况下无疑增加了操作难度。一名用户表示:“我理解银行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资金安全,但这也太折腾了,有时候真的需要立即转账,却被这冷静期限制住,真的很烦。”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些冷静期措施仅在调高转账限额时才会触发,若是调降限额,则不会受到影响。用户们在调整自己的Transfer Limit时,要特别小心甄别诈骗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总的来说,银行推出的12小时冷静期政策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用户体验的挑战。如何在安全和便利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银行业者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方向。希望在未来,银行能够推出更多贴心、灵活的措施,既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又能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